close

 菩提葉-庫西塗鴉  

什麼都知道

什麼也做不到

總是隱隱作痛

2014.9.8///庫西
 

佛子行三十七頌 

1.此生幸得暇滿船 自他須度生死海 故於晝夜不懈怠 聞思修是佛子行
2.貪愛親眷如水盪 瞋憎怨敵似火燃 痴昧取捨猶黑暗 離家鄉是佛子行
3.捨離惡境惑漸減 棄除散亂善自增 自心清淨起正見 依靜處是佛子行
4.長伴親友須別離 勤聚之財必捐棄 識客終離客捨身 捨世執戀佛子行
5.伴隨惡友三毒盛 聞思修德漸壞少 慈悲喜捨令退失 遠離惡友佛子行
6.依善知識罪漸消 功德增如上弦月 珍視智慧聖導師 重於自身佛子行
7.自身仍陷輸迴獄 世間神祇能護誰 應依殊勝無虛者 皈依三寶佛子行
8.諸極難忍惡趣苦 世尊說為惡業果 縱須捨命為代價 亦不造罪佛子行
9.三界樂如草頭露 均屬剎那壞滅法 不變無上解脫道 奮起希求佛子行
10無始劫來慈憫恩 諸母若苦我何樂 為度無邊有情故 發菩提心佛子行
11諸苦源於貪己樂 諸佛生於利他心 故於自樂與他苦 如實修換佛子行
12縱他因貪親盜取 或令旁人奪我財 猶將身財三時善 迴向於彼佛子行
13我雖無有何罪過 竟有人欲斷吾頭 然以悲心於諸罪 自身代受佛子行
14縱人百般中傷我 醜聞謠傳遍三千 吾猶深懷悲憫心 讚嘆他德佛子行
15若人於眾集會中 揭我隱私出惡言 猶視彼如善導師 恭敬緻禮佛子行
16護養於他若己子 其反視我如仇敵 仍似慈母憐病兒 倍加悲憫佛子行
17其若等同或低劣 心懷傲慢侮蔑我 吾亦敬彼如上師 恆常頂戴佛子行
18縱因貧困受輕賤 復遭重病及魔障 眾生罪苦己代受 無怯儒心佛子行
19雖富盛名眾人敬 財寶等齊多聞天 猶觀榮華無實義 離驕慢心佛子行

20若未降除內瞋敵 外敵雖伏旋增盛 故應速以慈悲軍 降伏自心佛子行
21三界欲樂如鹽水 渴求轉增無饜足 於諸能生貪著物 即刻捨離佛子行
22諸援所顯唯自心 性體本離戲論邊 不著能取所取相 心不作意佛子行
23遭逢欣喜悅意境 應觀猶如夏時虹 外像美麗內無實 捨離貪執佛子行
24諸苦猶如夢子死 妄執實有極憂惱 故於違緣逆境時 當觀虛妄佛子行
25為求菩提身尚捨 身外物自不待言 布施不盼異熟果 不求回報佛子行
26無戒自利尚不成 欲求利他豈可能 故於世樂不希求 勤護戒律佛子行
27欲積福善諸佛子 應觀怨家如寶藏 於眾生捨瞋噁心 修習寬忍佛子行
28見求自利二乘士 勤修行如救頭燃 利眾生為善德源 歡喜精進佛子行
29甚深禪定生慧觀 摧盡業障煩惱魔 知已應離四無色 修習靜慮佛子行
30五度若無智慧導 菩提正覺難圓成 認
​​知三輪實體空 智巧合一佛子行
31若不省察己過錯 披佛外衣行非法 故當恆常行觀照 斷除己過佛子行
32我因煩惱道他過 減損功德徒退轉 故於菩薩諸缺失 切莫議論佛子行
33因求利敬起爭執 聞思修業漸退轉 故於親友施主家 捨棄貪戀佛子行
34粗言惡語惱人心 復傷佛子諸行儀 令人不悅之惡口 捨棄莫說佛子行
35煩惱串習難對治 覺智之士正念持 貪瞋痴心初萌起 即時摧滅佛子行
36無論何時行何事 應觀自心之相狀 恆繫正念與正知 成辦利他佛子行
37由此精勤所修善 為除無邊眾生苦 咸以三輪清淨慧 迴向菩提佛子行

 

子行37頌」這部論典的作者,是六百年前西藏的「無著賢菩薩」。
他出生於衛藏,靠近拉薩的地方。
其在世時,即被譽為具有大悲心、菩提心的菩薩,因為他平日就以修學菩提心、菩薩行為主。
他後來遷居「無著」,所以人們稱他為「無著賢菩薩」。
他不但有菩提心,而且學識豐富,但以他而言,菩提心的觀修是主要的。
其時有另外一位大師「帕通康切帕」,有次他因為手痛,
就向無著賢大師說:「我手痛,你有菩提心,請你加持我好嗎?」
無著賢菩薩說法以菩提心為主,又由於他的誠,所以他的說法常令大眾隨之落淚。

而「帕通康切帕」說法時,常講一些故事令聽者大笑,所以他們兩人的說法,形成強烈的對比,但是在當時他們兩人同是大成就者。
 

文字:引用自網路

音樂:引用隨意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